民國八十五年,在地方人士與各界的鼓勵與支持下,一群由黎俊平老師為首的五人小組開始著手推動苗栗縣的國樂發展。推展之初舉步為艱,為了顧及經濟上的基本需求,成員們必須身兼多份工作往返苗栗與台北之間;經過一年的努力,在理想與現實的失衡下成員紛紛離去。正當樂團瀕臨解散之際,幸逢徐國熾老師與鍾兆良校長的大力支持,為日後聯合民族管弦樂團的誕生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藉由音樂的演奏,打造苗栗縣成為一個優質的文化願景
民國八十七年樂團正式向社教司登記為演藝團體,由黎俊平老師擔任團長,訂定樂團初期的發展方向與階段性工作目標,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深入各個基層社區闡述樂團的理念,並藉由音樂的演奏,建構以家庭、學校、社區為共生的結構,打造苗栗縣成為一個優質的文化願景。
民國八十九年在各界的支持與團員的努力下,樂團迅速擴編至十二人,參與之學校與社區也較往年提升了一倍,這股學習風氣似乎漸漸的延燒了開來。從昨日的汗水換化為今日的喜悅,肩負的責任讓我們不敢怠惰;九十年樂團陸續的成立屬於成人的貓裡樂集與青少年國樂團,希望藉由各界的參與,讓這顆萌芽的種子更能深耕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
 |
 |
公館鄉映像園區開幕 |
社區巡演–頭屋鄉聖衡宮 |
樂團如是說:「文化的形成在於生活的共同經驗,藝術工作的推動必需從你我的生活環境中建立一個屬於地方的文化認同,進而達成以音樂的功能完成社會與文化工作的責任與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