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學音樂的孩子 從雲端掉入谷底

 
 
 
 
他 告訴了我們什麼?  
為什麼學琴不為比賽  
關於音樂教育與音樂比賽  
公館國小音樂班20週年  
音樂班20年•我們的期待是什麼?  
文化創意產業(二)三義木雕  
文化創意產業(一)苗栗柴窯  
縣立國樂團的願景與目標  
香港中樂團胡琴傳統藝術與環保  
學音樂的孩子 從雲端掉入谷底  
  <列出所有文章>
學音樂的孩子 從雲端掉入谷底  
  更新:2010-03-14  
     
 

轉載 /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 專題報導 

      去年底,中小學音樂班一度傳出裁撤,引起眾多音樂師生、家長抗議。但現有音樂班上千,大學音樂科系達二十多所,樂界人士指出,越來越多音樂科系畢業生因只會音樂,音樂市場又緊縮,找工作越來越難。

 

      任教音樂系近四十年的台北愛樂基金會藝術總監杜黑表示,音樂系主流出路是演出、教學,但能以獨立演奏家為業的寥寥可數,樂團、學校又常得等幾年才有職缺,太多學生夢醒時想轉行,卻因長年放掉學科、只學音樂,很難和他人競爭,連從事藝術行政,都因為不擅溝通、英文不優,不具優勢。即使留學名校,也難圓音樂夢。

 

      古曉梅擁有莫斯科音樂院鋼琴演奏及美國肯塔基大學音樂雙博士,出國時本想有國外文憑會更好,沒想到學成回台「一切都變了」,音樂教職難覓,現在在政大斯拉夫語系兼課教俄羅斯古典音樂欣賞。雖然心靈滿足,但光靠鐘點費及零星翻譯案,生活難免辛苦。

 

      早有危機意識的黃毓芬,在海德堡大學念碩士時雙修音樂及英文,回台果然難如願教音樂,於是改教英文,「最快樂的時候是在音樂系教英文,把音樂和英文結合」。

 

      杜黑認為,國內大多音樂系課程至今仍以培養演奏家來設計,是畢業生出路茫茫關鍵之一。許多學生被父母呵護長大,剛入校時心高氣傲,到了大三、大四面對技不如人事實,想轉系,學科太差無法轉,系上又只能學演奏,未來當然打問號。

 

     「一班幾十人都彈鋼琴,有天分的有幾個?」在音樂班兼課的指揮悟朗坦言,許多家長為彌補幼時未竟的夢,一廂情願要孩子學琴,忽略學琴耗掉孩子大量心力時間。等到孩子開始懷疑自己,往往太晚。「當老師的,常在間接欺騙,明明看得到未來,面對家長、學生詢問彈得如何,卻不明講。」

 

      小提琴家胡乃元指出,他近年全台演奏教學,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過去孩子學音樂是因為喜歡,現在學音樂卻是要當音樂家,還只練技巧,音樂毫無感情,「把音樂當功課出發點就有問題,當然看不見出路。」

 

      杜黑認為,音樂系應廣開古典演奏以外的課程,如流行音樂、藝術行政、錄音工程、音樂教育等,讓自小少有機會挖掘其他才能的學生,及早發現新路;台北藝大校長朱宗慶則樂觀認為,文創法推動、兩岸交流,將製造更多機會,學生要培養充足專業與寬廣視野,才能創造可能,「朱宗慶打擊樂團不也是從零開始?」

 

 
       
       
       
       
       
       
       
     
       
  我的購物車  
 

查看已經訂購之購入清單

 

 

  近期演出活動  
 
黃梅行
2×8的對位
民謠樂章舞傳藝
  列出全部活動>>
 
 
線上音樂廳樂曲欣賞  
1. 八音起鼓
2. 五更鼓
3. 六月茉莉

4. 相聚歡